Search

心理學引出「原生家庭」一詞,是要幫助我們瞭解自己和理解他人,冀望自己內在成長;而不是用來甩鍋、卸責、...

  • Share this:

心理學引出「原生家庭」一詞,是要幫助我們瞭解自己和理解他人,冀望自己內在成長;而不是用來甩鍋、卸責、批判和怨恨。

將自己不太理想的生活狀態歸結於原生家庭,是對自己生命不負責。

父母給我們的已經夠多了,我們還要要求什麼呢?不懂愛的父母,都是曾經沒有得到愛的小孩。他們已經盡了最大努力,他們也有自己的局限,但給我們的已經是當時的竭盡所能了,你心裡很清楚。

他們也經歷了同樣的原生家庭烙印,也許是祖輩流傳下來的家族問題,代代相傳,很難去追根溯源,找到最終原因出自哪一對父母那裡。

可這一代的人總能把責任與不順遂推給上一代,都是他們的關係。

童年對人的長遠發展一定有其重大的影響,我堅信不移。

但從另一方面看,原生家庭對個人的影響程度來自於你個人獨立的力量和家庭影響的力量對比:如果你個人獨立的力量越大,那他們的影響越小;如果你個人獨立的力量越小,那家庭的影響越大。

意思是,長大後的你,有更強大的力量可以選擇是否讓過去不好的經驗傷痛繼續的干擾阻礙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人生是不斷突破和成長的過程,決定我們人生方向的,不是原生家庭,而是我們自己,我們總得向前看啊!

很多人是帶著對過去的恨生活的,當恨太多的時候、愛就無法進入,而一個沒有愛滋養的生命,要嘛走向枯萎、要嘛走向滅亡。

若想要讓生命重獲力量,就要先放下恨,釋懷,就是療癒的開始。

雖然童年塑造了我們生命初期的生命質量,但成長卻是我們自己一輩子要去完成的事情。

有些人將自己留在童年陰影裡,一直糾纏在對父母的怨恨中拒絕改變和成長。而我也看到了許多人,為了追求飽滿而幸福的人生,從童年的陰影中破繭而出,活出了自己喜歡的模樣,那笑容與自在,令人感動。

將一切歸咎於外界只會讓自己處於受害者模式。關注自我內在成長,整合自己,超越過去,超越原生家庭,讓所有的經歷與經驗成為焠鍊內在真我品質的助力,活出真正的自己。

如何放開原生家庭的鎖鏈羈絆?需要結合女性化的愛與理解的能量和男性化的清明與洞察力的能量。

慈悲能夠讓你在任何二元的情境中看到那內核處的光;比如,你依然能從那個充滿了負面人格的人身上看到他靈魂裡面的光;而洞察力會使你分辨出此中交織著的恐懼與鬥爭的能量,並使你遠離這些能量,將它們從自己的能量場中釋放轉化昇華,最終,再次看到愛。

洞察力是男性化的能量,幫助你設立界限,找到自己的路。

洞察力是要覺察他們傳給你的恐懼和限制的能量。為了在精神層面上放開原生家庭,你要能區別開他們的能量和自己的能量,掙脫束縛和限制你的繩索。

只有切斷了內在的被束縛並為自己的生命負責後,你才能真正地對父母釋懷。你會很清楚的覺察到他們的恐懼和投射,但同時你也知道,父母並不等同於他們的恐懼和幻象,他們也是「祂」的孩子,也在努力完成他們自己。

放開原生家庭,走自己的路,無需期待他們的支持,如果他們不讚同,也不必煩惱不安,當你開始發現自己的光,成為你自己,你就變得更獨立、自由了。

無需期待外界的愛,你一直都是活在愛裡的。

愛其實一直都在,愛是你內心深處那無條件的喜悅與平安,如同與生俱來的權利一樣。當混淆了愛和不是愛的各種能量,例如把名利、財富或情感上的依賴、嫉妒、佔有視為某種形式的愛,才會不斷從外界尋找某些東西來填補愛的感覺。但實際上,愛卻一直蘊藏在你的內心深處。

一旦瞭然於此,你就會讓自己放開它,你會很容易諒解父母並真正地放下原生家庭。通過在愛與理解中放開原生家庭束縛,通過認識到自己才是自己的生命的主人,通過父母超越了小我意識。

放開你的父母意味著放開對改變他們的渴望。我們渴望改造對方,卻忘了先改變自己,我們認為,他們改變了我們就幸福了。我們這樣做,對方也這樣做,但沒有誰願意被另一個人改變,於是我們都忍不住要拒絕彼此,而傷害也由此產生。

你不必對別人是否決定改變負責,那不是你本我、靈魂的使命。你的任務是走自己的路,成為你自己。

當你真正放開父母,放掉那雙重束縛,你會發現一個新空間在你們之間打開了,它更自由、更開放。

我愛我的父母親,我愛你們,我成為了我自己,愛著自己。

希望你們跟我一樣,閱讀到最後此刻,感受到有一股能量在胸口流動著,暖暖幸福的,那就是愛。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禾禾商學院/東方心理學創辦人 讓每個家庭部門都有一個懂心理的人
View all posts